你有被免密支付“套路”过吗?
律师:商家在追求支付便利化的同时,应优化相关流程
(相关资料图)
“要不是收到了快递,我都不知道6岁多的孙女玩手机还体验了一把网购!”9月23日上午,市民蔡女士无奈地说。事后她才意识到,这一切的发生,都源于她不知何时开通的电商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。
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,看似让线上购物体验变得更加丝滑的免密支付,成为部分平台和商家“套路”消费者的隐秘手段,让人防不胜防。相关法律界人士表示,平台、商家都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以醒目的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免密支付、自动扣款等支付方式的开通条件、风险及关闭方式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高效的支付环境。
身边事:免密支付“助力”,6岁多孙女“激情下单”4笔
如果不是前两天收到了一个快递,蔡女士已想不起自己曾在某电商平台上开通过“小额免密支付”功能。
“收到快递我还奇怪呢,打开一看里面就几张卡片,根本不是我买的。”她告诉记者,后来她查看该平台的订单记录后发现,还有3个待收货的订单信息,买的都是不同图案的卡片。“一问才知道,是孙女拿我手机玩的时候自己挑的,居然都成功下单了。”
6岁多孙女的“激情下单”,也给蔡女士提了个醒,她第一时间在该平台相关设置上关闭了“小额免密支付”功能。“我已经完全记不起来自己怎么就开通了这个功能,后来也没想到去关闭,好在这次‘有惊无险’。”
不经意开通了免密支付,开通后“被消费”导致扣款……事实上,不仅是“一老一小”,不少年轻的消费者也有被免密支付、自动扣款等“套路”的经历。
“我也是在闺蜜的提醒下才想起来查看,这不查不知道,一查真的吓一跳。”市民陈女士也表示,前不久她查看某App上的相关支付设置后,意外发现自己签约的免密支付多达6项,包括打车软件、生活缴费、乘车码服务等,签约自动扣款的服务也有2项。“担心被平台或App莫名其妙扣钱,我当即选择全部关闭。”
大数据:极易误操作被“套路”,投诉网站相关信息超5.3万条
所谓免密支付,顾名思义,即不用输入密码就可实现支付行为。据了解,消费者开通“免密支付”功能后,意味着在一定金额以下的交易,不需要支付密码或网银密码就能完成支付。
眼下,免密支付相关功能在各大平台和App上较为普遍,在消费者付款时弹出“一键开启免密支付”的情况屡见不鲜。有的消费者图省事或不经意误点后便选择开通相关功能,但关闭该功能时却发现难度不小,无形中增加了支付风险。
23日中午,记者在“黑猫投诉”平台,以“免密支付”作为关键词搜索发现,有超过5.3万条投诉信息,涉及众多网络平台和App。其中一位网友投诉称,提交取消某出行App的相关支付平台免密支付已经多年,但始终没下文,账户存在安全风险。还有网友投诉,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某视频网站会员,后续在和客服沟通过程中被开通免密支付,随即被自动扣款。
记者进一步发现,今年5月,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《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》显示,免密支付、自动扣款成为诱导消费的主因之一。
23日中午,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体验一番后发现,开通免密支付相关功能后,在商品页面点击“立即支付”,页面不会跳转到支付页面,也不会提示要输入支付密码,而是直接生成交易订单,有时还会跳出建议“提高免密额度”的相关提醒页面,不留神确实容易误点击而被“套路”。
提示音:避免被诟病,商家应确保消费者清晰知晓并自由选择
“我注意到,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》中,在涉及经营者义务方面,就对自动续费等新支付方式产生的新问题有细化规定,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引导经营者合法合规提供免密支付等服务。”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曙光表示,想要避免被消费者诟病,相关平台或App在追求支付便利化的同时,应确保消费者能清晰知晓且自由选择相关服务,同时还应优化支付功能的开通和关闭流程。“比如,在跳出提醒开通免密支付页面的同时,平台进一步让消费者提供相关支付密码验证流程,这样能有效避免因误点而开通的情况出现。”
吴曙光认为,平台、商家都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以醒目的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免密支付、自动扣款等支付方式的开通条件、风险及关闭方式,有关部门也应健全监督治理机制,推动行业自律,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良好的市场秩序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高效的支付环境。
“如果是主动开通免密支付、自动扣款等服务的消费者,一定要定期核对账单,确保每一笔都是自己的真实消费,防止账户资金被盗刷。”他进一步提醒消费者。
曹丽珍 曹泓
标签: